1、焚烧设施建设提速,投运和启动规模超40万吨/天
2014年是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垃圾焚烧任务着力推进的关键一年。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城市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烧设施187座,总焚烧规模达18.5万吨/日,占无害化处理能力的34.8%,其中东部地区焚烧技术占比达43.4%;县城已建成焚烧厂31座,总焚烧规模1.08万吨/日;全国城市和县城投运的焚烧设施总处理能力为19.58万吨/日。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4月全国还有22万吨/日的焚烧设施已启动,其中包括在建项目121座,处理规模11.9万吨/日,签约项目106座,处理规模为10.1万吨/日。目前来看,“十二五”规划的垃圾焚烧厂大部分都进入了启动阶段,但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建成30.72万吨/日的规划目标焚烧规模仍有难度,预期焚烧厂的高速建设将延续至“十三五”。
2、市场容量持续增长,并购和上市热潮中价格战硝烟渐起
随着垃圾焚烧行业的不断成熟,各项利好政策不断发布,垃圾焚烧市场迎来的爆发式增长。2014年,新中标焚烧项目规模逾78000吨/日,市场增长惊人。未来几年,随着中小城镇市场将逐渐打开,垃圾焚烧发电仍具市场潜力。随着相关环保政策密集出台,环保产业成为新兴产业之一,锅炉软水,产业资本向环保领域聚集,变频供水,行业投资增速加快,行业集中率进一步提升,企业规模化趋势显著。在政策层面,无论是PPP模式示范与推进,还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以及第三方治理方面,均有多项重量级利好政策发布,进一步提升了垃圾焚烧行业企业的资本活跃度。2014年,垃圾焚烧行业获得资本市场高度关注,交易活跃,并购和上市热潮频频。
由于目前在建和签约的焚烧项目已多达220余座,焚烧市场空间逐步趋窄,焚烧项目的竞争将愈演愈烈。2013年以来,焚烧项目BOT中标价不断下降,目前已在80元/吨的临界价格基础上,出现30-50元/吨的低价区间,如2015年5月光大国际以48元/吨的价格中标山东省新泰项目,2015年8月绿色动力更是以26.8元/吨的超低价格中标安徽蚌埠项目。这样的低价竞争对行业的影响有待长期观察。
3、垃圾焚烧新标实施,监督与管理更为严格
在焚烧污染控制方面,2014年4月28日,修订后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获国家环保部批准颁布,标准实施要求新建生活垃圾焚烧炉自2014年7月1日,现有生活垃圾焚烧炉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新标准。该标准与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2014年5月发布实施的《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工程技术导则》(RISN-TG16)一起,完善了我国现有的焚烧标准体系,为指导相关设施的建设和污染控制奠定基础。
在运行管理方面,继2010年颁布《生活垃圾焚烧厂评价标准》(CJJ/T137-2010)后, 2015年先后颁布了《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监管标准》(CJJ/T 212-2015)、《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厂评价技术导则》(RISN-TG018-2015)。2012年住建部首次对全国64座炉排炉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等级评定后,2015年9月将依据《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厂评价技术导则》针对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厂进行等级评定。上述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为运营单位提升自身运行水平、主管部门深入掌握设施运行情况、针对性提供指导建议具有积极意义。
4、炉排炉仍占市场主流,新建设施大型化、高标准、园区化趋势明显
我国已建成并投运的设施中,炉排炉工艺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在处理规模上适应范围更广,吨投资依然较高,平均39.7万元/吨;流化床工艺处理规模200~1700吨/日,平均规模887.8吨/日,吨投资相对较低,平均约33.9万元/吨。采用流化床技术的焚烧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地级市和中西部地区较多。
我国目前单次投运规模大的项目已达3000吨/日,包括上海老港一期、北京鲁家山、深圳宝安二期等项目。更大规模的垃圾焚烧设施,往往带来更严苛的烟气排放要求,反渗透,湿法、SCR等工艺不断投用并逐渐优化。为破解选址困难等实施障碍,提高协同处置和资源协调利用水平,便于集中化管理,固废综合园区的概念正不断流行,上海老港、杭州天子岭、广东南海等多地已开展探索和实践。
5、焚烧理念不断创新,技术与行业整体提升
2014年,清洁焚烧、蓝色焚烧、近零排放等创新理念不断涌现,有望逐步缓解垃圾焚烧厂落地难的“邻避”困境,推动行业的整体水平持续走向新的高度。
西安迪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