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经济角度进行水治理

从绿色经济角度进行水治理

文章出处:作者:李立
“中国水,清者无几!”在近日举行的城市生态与节能论坛上,有学者发出了这样的喟叹。

过去数十年的粗放发展,使我国的水污染现状令人担忧。

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近1/10丧失水体使用功能;477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占43.9%,极差占15.7%;2014年环保部处理的98起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中,60起涉水污染。

而更棘手的问题是,我国的水环境问题既有水污染也有水伤害,既有水枯竭也有水错乱,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在经过数年的努力后,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较少等问题目前依然广泛存在。

中国水,怎么治?多位专家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转变治水思路是关键。

保护水资源应体现在成本上

环境效益不是抽象的。对于水环境来说,其效益就是百姓房前屋后的水渠溪流,是千家万户的水龙头,是每个人杯中安全、清洁、健康的饮用水。

相应地,当水环境的效益呈现负反馈时,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应在成本上体现出来。

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希姆˙施泰纳在上述论坛发表演讲时提出,要关注污水对下游的人、土地、植物和动物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应该都体现在人们对于水的使用成本和代价上。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关注的主要是水污染的排污成本,而水资源使用成本则重视不够。

“我们的用水成本依然偏低,尤其是在商业市场领域。”一位与会专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认为,水资源市场价格应和水资源缺乏风险挂钩,通过计算风险调整后的价格,即预计未来用水成本,加上水风险成本,反映出目前和未来水资源短缺危机下的水价值。

用成本来衡量水风险和水价值,事实上反映了人们对水的认识在发生变化。

“人们用了水之后,它就变成了径流水或者是污水,从这一角度来看,污水只要流出了我们的城市,就跟城市里的人没关系了。但现在,我们对待水资源,必须要从绿色经济的角度出发。”阿希姆˙施泰纳认为。

从绿色经济角度出发看待水资源,意味着要关注水的全生命周期,全面看待水的消耗、成本和效益。本质上就是从再循环、再使用的角度保护水资源,从而确保水体能够很好地提供功能性服务。

中国环境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比如治理城市的水环境,就要首先把城市看作一个绿色发展的平台,在产业结构中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体现循环经济。”

水治理目标应侧重生态维护

人们往往习惯用“九龙治水”来描述治水机制的症结所在,但在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看来,治水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多个主体参与治理,而在于水治理体制的过分破碎化。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保护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混淆。”吴舜泽解释道,水生态环境保护实际上是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三位一体。水资源保护是从单一的资源价值保护角度的开发行业管理,内涵应小于且从属于生态环境保护。但近年来,水资源保护的内涵及其制度职能等被不断延伸拓展,造成了较大的概念交叉、部门冲突。

吴舜泽认为,目前,山水林田湖管理分割,导致水治理体制过分破碎化;职责交叉过多且权责不统一,制度衔接不够,尤其缺乏协调机制;统筹不够,没有形成合力,这是水治理体制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则是我国现代水治理的侧重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治水重在防洪、灌溉、抗旱等方面。而如今,我国水安全面临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愈加突出。吴舜泽认为,水治理的目标应当转型,应强调自然生态属性的管理和维护。

也就是说,现代水治理应跳出水利工程专业的视野,从传统的排水系统单一目标逐渐转向综合生态治理目标。

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也注意到了上述问题。“我去一些城市调研的时候,当地政府说他们的水治理系统是水利局牵头做的,我一听就知道坏事儿了。水利局搞工程,但他们不懂生态保护啊!”

章林伟表示,目前我国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监管两个冲突职能归属一个部门,部门化、利益化不可避免。生态空间被严重侵占,生态流量保障不足,过分强调水的经济功能,淡化甚至忽视水的自然生态功能的案例比比皆是。

海绵城市的“规、建、管”不能分割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到:“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软水,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p#分页标题#e#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可见,在城市水治理方面,我国正在将重点从简单的“排水”转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今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从制度设计上已经趋于完成。但章林伟提醒道,从现有的一些样本城市来看,海绵城市建设在末端治理上遇到了较大难点。

“一是因为我们人口密度大,城市用地紧缺,55%的人口聚集度,对gdp贡献率接近80%,但城市用地不到国土面积的1%;二是因我们总体发展是几步并行,一方面要解决有无,一方面要锦上添花,在这个过程当中,基本上各级政府财政收入都是捉襟见肘。”章林伟认为,在此情况下,末端治理基本上就是“死胡同”,净水,因此,建设海绵城市一定要从规划的前端介入。

章林伟表示,总的来说,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理念和机制的转换,二是技术如何落地,三是资金如何解决。

“现在机制需要整合,尤其是规划、建设、管理三方面不可分割。”章林伟说,现在有很多城市出现了规划顾不着建设和管理、建设不遵循规划和管理的要求的现象。“后倒霉的就是管理者,而管理的时间要比规划建设的时间长得多,供水,整件事情事倍功半。”

原标题:从绿色经济角度进行水治理

西安迪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首页
  • 净水设备
  • 软水设备
  • 供水设备
  • 污水处理设备
  • 废水处理设备
  • 水环境治理
  • 水处理药剂
  • 水处理视频
  • 客户案例
  • 技术资讯
  • 设备答疑
  • 企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