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资变频供水源化的背景

建筑垃圾资变频供水源化的背景

文章出处:作者:李立

目前,净水,我国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处置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数量大。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各类建筑项目遍地开花,随处可见,既对GDP做出了贡献,也产生了大量废弃物,成为制约永续发展的瓶颈。据专家测算,在每新建1万平方米建筑的建筑施工中会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而拆除1万平方米旧建筑将产生约 6000~15000吨建筑垃圾,相当于新建工程的10倍。中科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24亿吨左右,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根据联盟标准《建筑新建、拆除、维修废弃物产生定额》标准测算,仅2015年我国产出的建筑垃圾(含公路翻新维护垃圾)就高达35亿吨。

第二,增长快。我国每年产出的建筑垃圾不仅数量大、而且增长速度日趋加快。数据表明,1990年~2000年,我国建筑垃圾每年递增 15.4%,2000~2013年,每年递增16.2%。较前10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预计未来10~20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以及新一轮地下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与新建(地下轨道交通、给排水、高压输变电、供暖、燃气、通讯、人防工程等),我国建筑垃圾仍将处于高增长阶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用“建筑面积估算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对我国未来建筑垃圾产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到2030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将达到每年73亿吨,比现在增加一倍以上。

第三,分布广泛。随着建筑垃圾的快速增长,不仅在发达地区存在严重的“建筑垃圾围城”现象,成为一个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即使在不发达地区,甚至欠发达地区,由于对建筑垃圾资源化重要性认识不足、紧迫感不强,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建筑垃圾也在不断增加,且得不到有效处置和利用,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巨大隐患。

第四,污染严重。当前建筑垃圾主要采用露天堆放或地下填埋的处置方式,不仅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据有关研究,反渗透,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建筑垃圾会因为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产生渗滤液,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在长期的堆放过程中,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垃圾渗滤液也会对土壤产生严重污染。此外,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在高温、水分、日照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高、治理周期长、治理成本高,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极易引发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

第五,利用率低。长期以来,我国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缺乏强有力的立法支撑和精准的政策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低。虽然全国各省市出台的与建筑垃圾相关的规章多达70余个,但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支持力度和精准度偏低,大多数仍停留在相对落后的传统处置方式上。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目前处于初级阶段,供水,总的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与发达国家平均80%左右的利用率有很大差距。

第六,处置技术落后。对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情况研究分析表明,目前国内建筑垃圾产业处置方式主要是1.0模式向2.0模式过渡。1.0模式以现场移动设备处置和填埋为主,主要产品为低品质砂石,处置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没有形成被市场认可的商业模式。2.0模式以固定设施处置为主,主要产品为合格的砂石、各种砖、非承重板材、无机料,资源化率一般在80%以下,且未资源化部分产生严重二次污染;盈利模式以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撑为主,没有补贴不能正常运营。以上两种模式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缺乏技术和标准体系,无法解决二次污染问题,环境效益不高,社会效益不明显,难以市场化运作和推广。

西安迪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首页
  • 净水设备
  • 软水设备
  • 供水设备
  • 污水处理设备
  • 废水处理设备
  • 水环境治理
  • 水处理药剂
  • 水处理视频
  • 客户案例
  • 技术资讯
  • 设备答疑
  • 企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