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SMT生产线全景。(先河环保提供)
把PM2.5纳入空气品质监测范围,对过剩产能的大规模压减行动,组建环保警察队伍,把环境污染治理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实施新版《环境保护法》……过去五年,为生态治理所采取的举措全面在河北实施。
在一场力度空前的生态治理中,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河环保),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环保科技企业,也迅速成长为业界翘楚。先河环保的发展路径,折射出河北生态治理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走过的轨迹。
“十二五”已然画上句号,透过重重雾霾,满怀对蓝天的期待,治霾,已经成为政府的职责,企业的义务,水处理,乃至每一个公民都应付出的努力。
1“捕”霾,从PM2.5纳入标准始
2015年12月22日上午11时,河北省气象台发布霾红色预警信号,这是该制度建立以来我省霾红色预警。
车辆限行,工地停工,企业停产限产,人们出门要戴上口罩,回家就打开空气净化器……社会生活已被深刻改变。
石家庄市高新区湘江道251号,先河环保新建的空气品质监控中心内,工作人员正紧盯屏幕,努力从一组组实时数据中找到室外“灰色魔鬼”的生成与变化规律。
支持这个霾红色预警的空气监测数据全部来自于先河环保生产的监测设备——我省11个设区市和100多个县级环境空气监测站建设项目,全部采购了该公司的产品。
但先河环保的成绩单并非一直优异。2010年11月该公司在创业板上市,2011年营业收入却下降14.64%,营业利润下降17.10%。
那一年,“十二五”刚开局,《环境空气品质标准》正在修订,PM2.5和臭氧尚未列入监测……在2015年谈起“霾”,谈起PM2.5,人尽皆知。但在那一年,恒压供水,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两个词汇还很陌生。
那一年,笼罩京津冀上空的雾霾久久不散,一场关于PM2.5的争论从网络发起,供水,引发了全民对于可吸入细颗粒物的关注,终推动环保部在修订上述标准时增加了PM2.5等3个参数。
2012年,国务院提出,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
西安迪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