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十二五”期间,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全覆盖,年度考核工作扎实开展,万元工业增加值和万元GDP用水量大幅下降。“十三五”期间,要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强化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自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水利部已经连续两年晒出了全国30个省(区、市)的用水“成绩单”。2014年度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显示,浙江、江苏位列五个获得“优秀”等级的省市之中。日前,记者跟随水利部组织的“落实三红线,严管水资源”专题采访活动走进浙江、江苏,探访丰水江浙的用水之道。
——现状——
不缺水,缺好水
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55亿立方米,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为92万立方米/平方米,居全国第四位。
在丰水地区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节约用水,首先遭到的就是人们惯性思维的质疑。“很多人都不理解,浙江这么多水为何还要节水?甚至还有人说浙江的水反正都要排到海里去,不用白不用。”浙江省水利厅水资源与水保处副处长王云南说道。
在王云南看来,浙江并非不缺水,浙江缺的是“好水”。事实上,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带来的水环境问题在江浙一直突出,频频见诸报端的太湖蓝藻事件、余杭水污染事件、新安江水污染事件……加剧着人们对水质型缺水的担忧。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然而,蓝藻袭来时,太湖如同“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2007年,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大量死亡蓝藻污水团进入了无锡贡湖水厂的取水口,一般净水工艺无法将其消除,脏水通过管道流进千家万户,当地被迫停水近一周。
蓝藻事件发生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展开。历经多年治理,太湖水环境品质稳中趋好,基本实现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确定的近期治理目标。在水利部2015年11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局长江溢坦言,太湖治理目前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太湖目前还处于适宜蓝藻生长的环境,二是流域污染物总量依然较大。
“太湖流域有一个特点,我们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非常大,远远超过水体的纳污能力。在目前的状态下,虽然减排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没有减少到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要求。”江溢表示。
——前瞻——
节水就是减排
研究显示,太湖流域是全国社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口密度是全国的9.8倍,创造的人均GDP是全国的2.5倍,同样,单位面积排放的污染物量也是全国的9倍。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太湖,造成适宜蓝藻生长的富营养化环境,是引发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太湖治理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丰水地区而言,节水对于减少水污染问题意义重大,“因为每使用1立方米水,就要排出0.7立方米污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节水就是减排”。
一组巨大的烟囱比肩而立,这是发电厂的标志性建筑。在湖州市长兴县城郊的浙能长兴电厂,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是发电厂,也是城区中水处理回用的地方。该厂副总经理袁伟中介绍,电厂生产需要大量冷却水,过去直接从陆汇港河道里取水,为了减少用水量,电厂分两期建成中水回用工程。
“水源是长兴县污水处理厂生产的城市中水,通过管道运送过来后,我们进一步处理后作为循环水补充水使用,工程设计日处理水量达6万吨,可以‘吃’掉长兴县城区全部的城市中水。”袁伟中说道。
据统计,长兴电厂中水回用工程投入使用后,累计处理利用城市中水量超过5800万吨,节约了相当于5个西湖蓄水量的水资源,同时减少COD排放1778吨、氨氮排放188吨。
不只是浙江,江苏也在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水作为减少废污水排放、缓解水环境压力的源头措施,先后建成徐州、南京等7个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和21个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市(县、区),净水,数量居全国各省之首。
——对策——
用“严制度”拧紧“水龙头”
#p#分页标题#e#谈及江苏省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压力,江苏省水利厅党组成员郑在洲表示,目前仍存在城市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与区域水资源条件不相协调的问题,部分城市规划建设、城镇化推进、产业布局中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考虑不足,有的缺水地区仍在新上高耗水项目,部分已没有纳污能力的地区还在争取新上排污量大的项目。
对此,江苏省水利厅水资源处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强化严格水资源管理,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积极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建设,逐步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的水资源刚性约束措施。
“在苏南地区,新上一个企业,用水各项指标必须达到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在苏北地区,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严格限制新上淘汰落后项目,老的项目要限制扩大再生产,园区内要做水资源论证规划,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浙江,通过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批高耗水、低产出的小散企业加速淘汰或转型,一批低耗水、高产出的新企业加速形成。长兴蓄电池行业的蜕变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过去,长兴蓄电池行业呈现“低、小、散、乱”格局。随着用水日益趋紧,行业加速转型升级,全县蓄电池企业从225家减少到15家,在政府的引导下集中入园发展,从昔日低端无序竞争迈向规模化经营。
■延伸阅读
合同管理探索节水机制
对常年跑水利口的记者们来说,蹲田间地头看节水设施,跑工厂车间看节水技术,早已不再觉得新鲜。在政府以补贴、奖励等多种形式推动节水的同时,如何能发挥市场的积极性,让节水变得更“主动”,供水,是大家时常讨论的话题。浙江正在积极探索的合同节水模式,变频供水,让记者们看到了市场之手推动节水的力量。
“通过与杭州大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节水改造实施两年来,学校实现年节水8万余吨,节约水费约16万余元,综合节水率达49.46%,同时,节水改造的费用也不用学校负担。”华盛中学校长施敬松说道。
2013年,华盛中学与深圳大能节能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节水工程合同。合同期内,大能公司承担全额投资、全部施工、全线监察、全程服务,负责更新改造学校的供水管网,更换节水器具,建设节水监管平台等。节水改造获得的效益,由学校与大能公司共享。
大能杭州公司副总经理王蓥介绍,工程一期由企业直接投入16万元,接下来还会有节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及更换、地下管网维护等一些后续投入,对于节水效益的分享,学校和公司采用三三制原则,即工程投入、校方收益、公司收益各占其一,双方都有积极性。
在落实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水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江苏也在不断创新水生态保护机制。据介绍,淮安、苏州在白马湖退渔还湖、东太湖综合整治中,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工程资金,实现水土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
原标题:江南水乡为啥还要节水
西安迪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