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已征集PPP储备项目12个
去年12月,长江路改造项目正式开工,成为中山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公路项目。建成后,投资公司将获得对该公路的10年特许运营期,特许经营期结束后,公司将项目设施完好、无偿地移交给市政府或其指定机构。这并非中山首次尝试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早在2004年,中山市在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中,就首次尝试采用了具有部分PPP特性的BOT模式。
所谓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锅炉软水,即公私合作模式。为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基于合约的全过程合作关系,PPP模式由政府与社会资本联合建立,政府授予社会投资人特许经营权,双方共享利益、共担风险。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和供给效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纯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政府投资压力日趋加大。据悉,变频供水,2014年中山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3.66亿元,而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51.7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支出约占70%。
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建投资需求与有限的财政资金之间,形成了庞大的资金缺口。目前,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和教育等民生事业支出,还在不断增长,完全靠政府投资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的模式,愈加难以为继。利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扩大城市建设投资的资金来源,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契合中山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迫切需要。
据统计,中山市目前已征集到PPP储备项目12个,总投资136.93亿元,涉及污水处理、综合管廊、道路、码头、轨道交通等领域。去年9月,财政部公布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位列广东省入选的4个PPP示范项目之首。
问题多头监管权责不清后期执行难
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山市面临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更为艰巨,大力推广和利用PPP模式是大势所趋。但在此之前,需要认清和解决目前中山市推行PPP模式所面临的诸多难题。
当前,对于PPP模式这种过程较长、牵涉环节较多的项目,上层制度仍不完善,地方政府没有指引文件,容易造成部门权责不清、审批流程混乱、缺乏有效监管,终导致PPP模式项目的后期执行难。中山市目前基本确定由市财政局牵头推进PPP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项目确认、项目审批、项目监督管理等一系列的制度缺失,缺乏协调性。
其次,目前中山市正在逐步建立PPP项目库,但科学的、清晰度高的PPP项目遴选机制还远未形成,难以遴选出绩优项目。在中山市目前已征集到的12个PPP储备项目中,真正符合目前国家层面推广规范的PPP项目不多,属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也不多。如果不尽快建立科学的PPP项目遴选机制,PPP模式被泛化和滥用的趋势难以避免。
“合作期限太长,社会资本一般会担忧PPP合同履行过程变数太多。由于缺乏运营维护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社会资本往往倾向于项目建好后直接移交政府。”该负责人表示,中山推行PPP模式,还面临难以找到合适社会资本参与的窘境,实施PPP模式的整体基础仍然薄弱。即使是已经入选广东省4个PPP示范项目的中山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同样面临难以找到合适社会资本参与的问题。
西安迪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