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是指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市(地)县的监测监察机构,承担其人员和工作经费,市(地)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县级环保局将不再单设,而是作为市(地)级环保局的派出机构。这一改革主要考虑到过去环保执法普遍存在的困境:尽管在业务上听命于上级环保部门,但由于地方环保部门在预算和人事安排上受地方政府控制,水处理,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对企业的污染行为往往会“网开一面”,纯水,环保监管工作通常处于劣势,让位于经济发展的现象颇为普遍。
地方政府既对环保负有直接的责任,但同时也往往是排污企业的大保护人,上任一年多的环保部长陈吉宁在近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就表示,环境执法确实面临地方政府经常性干预。加强环保工作的前提无疑是要减少地方干预,如果看清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实施环保部门垂直管理制度的内在逻辑,确立环保部门垂直领导体系,强化环保工作的独立性,从而打破环保工作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
然而,更需要看到的是,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症结不仅在于环保部门不够独立。事实上,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这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已经塑造为一种固定的发展模式。因此,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将重心从唯经济发展转向重视环保的绿色发展,这需要在发展思维上完成一次革命。近年来中央层面力图超越过去单一的发展模式,中央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重大战略部署,还发布两份重要的“姊妹篇”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于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明确的阐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中央层面还确立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在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实时做出改变,强调不能简单以G D P增长率来论英雄。对于环保工作则制定了严格的问责制度,去年8月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规定了8种追究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情形。而为落实新《环保法》规定的对官员终身追责制度,环保部还下发了《关于开展政府环境审计试点工作的通知》,按照环境审计工作的规定,领导干部离任时,不仅要接受经济责任审计,还要探索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审计。
从发展观念的转变,到雷霆万钧的环保问责,中央有关部门为加强环保工作做了充分的思想和制度储备,修正了过去走偏了的经济发展思维。而目前正在推进的环保部门垂直管理制度,针对日常环境执法工作的困境,从技术上解决了地方保护主义问题。至此,政府内部为环境执法织就了一张相对完备的保障网,可以期待,今后的环境执法力度将会逐渐加强。
环保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在过去诸多重大环境事件中,公民或社会组织都表现出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积极性。今后在推动环保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强调政府承担相应责任,还需要看到公民和社会组织角色的重要性,为公民环境维权提供相应空间,激活公益诉讼这类制度资源,内部执法与外部监督并举,无疑是实现环境保护的关键。
原标题:[社论]环保须靠内部执法与外部监督合力
西安迪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