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解答:海绵城市用微生物原位

院士解答:海绵城市用微生物原位生态修复是否

文章出处:作者:李立
如何治理黑臭河涌?要用微生物原位生态修复

建设海绵城市的概念提出后,对河涌整治有什么新的思路呢?王浩表示,过去就水论水,重建水生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底坭疏浚,种水草、养鱼,供水,一平方米的水面要400元以上的投资,时间至少半年。

现在对黑臭河涌的治理,一定要以流域为单元系统治理,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处理。岸上污染要从源头上减少,生活上市政污水管网的覆盖率、接管率要提高,错接率要降低,污水厂要提标改造。其二是过程阻断,产生污染的水循环都属于人类活动社会水循环,要截断其流入自然水循环的过程。

后才是末端处理。治水不再是清理淤泥种草种树,新一代方法是微生物技术,珠江和整个中国南方,水体中有100多种有用的微生物,专吃总磷总氮COD氨氮的,用纳米技术,把一些特定的工具酶散到水里,令微生物活性大增,拼命繁殖。这些微生物吃这些脏东西的同时,水处理,产生三个效应:水面可见度从2~3厘米,增加到一米半~两米,透明度增加;水里光合作用增强,水草大量繁殖,进一步吃总磷总氮;其二,释放大量溶解氧,远远超过10,整个水生生物系统产量增加20%,鱼类、钉螺、浮游生物等增加20%,水生生态系统的动物系统建立起来;其三,吃底坭上的脏东西,所谓的底坭就是细的土壤颗粒包裹厌氧细菌组成的黑色生物膜,释放硫化氢和臭气,把这层黑生物膜全吃掉,土壤颗粒就露出本来的新鲜颜色;而且一尺厚的底坭变成半尺厚,也不用疏浚了。王浩说:“末端治理就要采用原位生态修复的方法,价格上也便宜,一平方米能控制在80元以下。“

与深隧建设是否矛盾?我国人多地少 建深隧应是趋势

海绵城市更多强调利用自然的手段消纳、利用水体,这与在地下几十米挖掘深层隧道是否相矛盾呢?王浩认为,国家推行“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解决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等问题。而现在各大城市的排水系统仍是常规的城区排水系统,因此这与建设深隧并不矛盾。建设深隧是解决城区超标准雨水的排放问题,同时还可发挥初雨调蓄,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作用。

王浩说,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都有类似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实践,但那些国家人口少、绿地多,可以有大量的场地空间进行蓄水和消纳;但我国人多地少,必须借助中途、末端的综合措施。“这点上,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更符合中国国情。日本将城市泄洪系统与雨水地下储存系统相结合,建设了首都圈外围排水工程,东京周边建设了5处单个容积4.2万立方米的储水立坑,终都排入江户川下面的‘地下神庙’,总储水量67万立方米,具有较大的调蓄能力,相当于我们的正在建设的深隧。”

王浩表示,大城市建设深隧是一个趋势,“北京也正在规划东部和西部两条深隧,正在做可研。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地表太贵,只能让水走地下。东濠涌要做地面排水系统需要16亿元,地下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只要7亿元;西濠涌建地面排水系统要35亿元,反渗透,建深隧9亿元就够了。”

原标题:海绵城市如何建?院士支招: 用微生物原位生态修复

西安迪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首页
  • 净水设备
  • 软水设备
  • 供水设备
  • 污水处理设备
  • 废水处理设备
  • 水环境治理
  • 水处理药剂
  • 水处理视频
  • 客户案例
  • 技术资讯
  • 设备答疑
  • 企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