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海绵城市”向“活水城

努力实现“海绵城市”向“活水城市”转变

文章出处:作者:李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社会、城市发展与自然灾害之间的矛盾凸现。“而雨水作为自然界的水资源,具有处理成本低,处理方法简单等优点,软化水,把收集的雨水循环起来,收集的雨水得到充分利用,城市有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水体‘活’了,城市也‘活’了。”农工党党员、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研究员谢永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谢永明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大中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比如,2003年4月起,北京开始实行《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软水,明确规定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含各类建筑物、广场、停车场、道路、桥梁和其他构筑物等建设工程设施)均应进行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同步建设,实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不过,我国的雨水收集利用率仅为30%左右。”谢永明说,水体的循环过程就是一个“曝气”的过程,这种循环过程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达到气相(空气)与液相(水体)的溶解氧平衡,有利于改善大气品质和局部的生态环境。“为解决城市遭遇下雨时‘水漫金山’,雨后缺水,河道河渠干涸的困境,建立城市水体的循环体系,让包括城市雨水在内的水流动起来,逐步实现雨水‘留得住,走得了,回得来’的水循环体系,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谢永明认为,这种城市水资源循环过程也是构建“活水城市”的重要内容。“‘活水城市’的概念是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它体现了城市环境文化,有利于城市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之一,也为改善城市水体和大气品质提供有益的启示。”

目前,各级政府正在编制“十三五”规划,谢永明建议,将雨水收集利用应纳入城市的“十三五”规划,有条件的城市应制定雨水收集利用专项规划,并纳入政府部门的日常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自身的自然地理地貌条件,逐步扩大雨水收集范围,纯水,形成城市‘活水’循环体系,从‘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转变成‘有序积存,定向渗透,目标利用’,努力实现‘海绵城市’向‘活水城市’转变的终结目标。”

原标题:努力实现“海绵城市”向“活水城市”转变

西安迪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首页
  • 净水设备
  • 软水设备
  • 供水设备
  • 污水处理设备
  • 废水处理设备
  • 水环境治理
  • 水处理药剂
  • 水处理视频
  • 客户案例
  • 技术资讯
  • 设备答疑
  • 企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