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市长的时候,垃圾填埋场只剩下12个月的填埋量。本届政府首要解决垃圾围城,那是被逼上梁山。”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今年7月底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如此回应本届政府想完成的几件“大事儿”。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大事儿”。在广州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谈“烧”色变。据记者了解,供水,广州自上世纪90年代初筹建李坑焚烧发电厂时即遭遇“邻避”效应,一缓就是10年,直至2005年李坑焚烧发电厂投产才开始垃圾“焚烧”的历史。图为位于萝岗区福山的广州东部固体再生中心园区在建工地。
此后5年,广州市的垃圾处理格局基本维持在“填埋为主,焚烧为辅”,比例接近9:1。到2010年前后,受纳广州九成生活垃圾填埋量的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不堪重负,供水,“折寿”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再拉响“垃圾围城”的警笛。2009年,净水,番禺拟建焚烧发电厂的消息爆出又引发新一轮民意反弹。在一片针对焚烧是否有害健康的讨论声中,资源热力电厂建设再次延期。图为位于萝岗区福山的广州东部固体再生中心园区在建工地。
西安迪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