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剑峰是某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总裁。这三年,他像个寻宝人一样,辗转于当地各大高校,挖掘那些被关在实验室里的科研仪器。对于检测机构来说,仪器是名副其实的宝贝。
用托管或半托管的方式盘活这些沉睡中的宝贝,是周剑峰想做的。几番努力后,他总算和一家高校合作成功,可是,他的心还在悬着,因为这种合作在无奈之下走进了“灰色地带”。
“资质定不下来”
周剑峰心里清楚,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要购买大批价值动辄百万千万的高端仪器设备,不经济也不实际。
而他知道,承担过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实验室里,大多会为匹配项目而购置大型仪器设备,这些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的宝贝,正是企业急需的。
于是,周剑峰盘算,要是企业能把高校的仪器“盘”下来该多好。“企业不必投大笔资金去买设备,高校作为仪器持有方能有所收益,仪器也不至于被闲置。”周剑峰说。
“可以采取托管经营的合作方式,高校把仪器全部‘包’给我们,我们支付一定的费用并获得独立经营权。也可以用半托管的方式,即一部分团队是原有机组单位的,如研究人员等,另一部分是企业团队,如销售和市场人员,大家共同经营。”说到这里,周剑峰心里美美的。
然而,事情并不如他预期的那么顺利。三年,他谈的诸多高校里,有合作意向的只有四五家,而终真正合作成功的只有1家。
即便是这样的成功,也还是遇到了问题——资质成了新的关卡。“就算校企两相情愿也不行。校企合作成立的公司,在环保局或品质技术监督局那里拿不到认证资质。资质定不下来,就会影响设备使用率、服务能力和市场效益。”周剑峰说。
和周剑峰合作的江苏省某职业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难拿的是计量认证资质,软化水,因为地方部门要求科研仪器必须是企业自己的才行,而且资质不能由企业和学校两个单位联合申请。
该负责人表示,校方其实也希望能与企业联合申请资质,“这样,获取资质后,我们就可以和企业一起去申请项目”。
“现在我们只根据校企合作协议提供了价值五六十万元的仪器设备,如果可以联合申请资质的话,我们当然愿意拿出价值几百万元的其他设备仪器投入进来。”该负责人说。
“高校有高校的考虑”
这三年,周剑峰在地方高校吃了不少闭门羹。而对于盘活高校科研仪器究竟有多难,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的负责人徐琴平深有体会。
在科学仪器共享方面,江苏可谓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5年,江苏就在当地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品质技术监督局和中科院南京分院的支持下,建立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但在徐琴平看来,大学在仪器共享上“做得非常不好”。
“从江苏省科技基础资源调查情况来看,按一天8小时、一年200天算,国有资产购置的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机率大多在80%到90%。“但达到200%到300%才比较饱满。”徐琴平说。
“高校有高校的考虑。”徐琴平说,“共享不是绩效考核的内容,变频供水,仪器能为科研服务就可以了,并不要求提高仪器的利用率。”
西安迪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