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并对涉及民生的农业、教育、环保等领域提出了明确的信息化建设任务。
那么,环境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面临哪些问题?突破口在哪里?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士对此进行解读。
1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
从信息技术走向管理
环保大数据要从采集着手
环境信息化置身于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中,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那么,社会信息化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认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都是在“十二五”期间崭露头角,并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呈现3个特征。
第一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比如微信等社交软件将人与人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智能,重构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沟通方式。
第二是网络、计算、存储等IT技术的突破。互联网等IT技术的成熟和资源的极大丰富催生了新IT架构和IT服务模式。云计算的出现更是要求从根本上打破原有部门体系的束缚,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节省了硬件资源,减少了重复建设。
第三是大数据的提出。大数据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模式,软化水,是方法论的聚变。以往IT是信息技术,发挥手段的作用,而DT(大数据)则是从管理层面出发,从数据本身出发,要求打破原有部门职能的界限,要求各部门共享自身的数据,用数据驱动部门间业务协同、业务创新,锅炉软水,服务管理决策,具有宏观性、全局性、战略性和系统性的特征。从IT到DT,实质是信息化从技术层面走向管理层面,DT也是IT的发展结果。而大数据作为管理思想,如何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这便是“十三五”面临的课题,也是“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大数据战略的原因之一。
如何形成环保大数据?
大数据思维要求从数据终应用的角度出发,软水,逆推环境管理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这就要从数据初的采集入手。“目前的环境数据都有职能属性,数据由每个业务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求产生,而大数据则要求打破职能部门的界限,统筹各部门职能需求,站在更高更全的视角梳理数据需求,明晰数据采集内容和责任,统一产生数据,这样终产生的环境数据才是大数据,才能形成新价值,解决新的环境管理问题。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程春明表示。
西安迪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